4月27日,江宁区举办“政企通”2.0发布活动及政企恳谈会。以“人工智能+”赋能营商环境提质,该区在南京市首创首发首用企业服务AI智能体,提供部门约见“一点生成”、企业诉求“一点直达”等服务。
去年12月,江宁区数据局自主开发的“江宁政企通”服务平台上线,联动48个部门、416个科室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初步实现“企业吹哨、政府报到”。今年,江宁区数据局联合江苏未来网络集团,积极拥抱年初大火的DeepSeek大模型,将“政企通平台”升级为“政企通智能体”。与1.0版本相比,此次发布的2.0有哪些进化之处?
东山街道一企业因业务拓展亟需变更经营范围,但一部分小股东不同意办理。企业负责人向智能客服“通通”描述了这一情况,并询问它此种情况是否影响登记备案,该怎么办?10秒钟后,“通通”作出回复,建议他准备股东会决议、新公司章程、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等材料,还提供了公司章程修正案模板等。
作为“政企通”2.0的智能客服,“通通”能在15秒内精准回复企业问题,咨询回应提速99.75%,准确率达到99%以上。这背后,是它集成了不动产登记、社保、公安、市场准入等32个区级部门的1496项政务服务事项,19.7万条数据提供学习素材。“这是业内首创基于云边协同的政务智能体解决方案,实现通用大模型向行业大模型的转变。”江苏未来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江宁区数据局局长张燕表示,该区市民中心政务大厅每天要接到3000多通咨询电话,其中高频事项部门如人社大厅日均接听量达到300通,以往企业经常碰到电话占线情况,一通咨询往往需要10~20分钟。“通过学习和大数据分析,‘通通’能够自主为企业提供建议和解决路径,其服务能力相当于1000多名政务人员,让企业诉求第一时间有专业回应。”
一家企业所在的包装产业园有50亩空地待开发,输入“要开发这些空地需要什么手续”的问题后,“通通”能迅速理解企业需求,一次性告知其应准备材料包括用地初审意见、“四合一”材料、总平方案等,还贴心建议其提交到工信局、规资分局进行联合审核。
“约见服务”是江宁政企通1.0的一大亮点,上线以来完成17家企业提交的约见申请,18个部门的45名干部参加了面办。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些痛点仍摆在眼前。
张燕清楚记得,一位企业负责人曾向她咨询燃气开通事项,她让对方通过江宁政企通平台使用约见服务,但当天后台迟迟没有接到约见申请。一问才知道,当时的“企业约见”需要从48个部门、416个科室里自主选择约见对象,企业看得晕头转向,不知该“敲”谁的门。
针对这一难题,这一服务在2.0版本升级为“智能约见”。如企业准备建设厂房,只需输入“五证齐发”等诉求,智能体就能迅速思考,一键自动匹配对应部门,如数据局的投资建设审批科,并生成约见工单,匹配准确率能达到95%以上。
“以往从滨江开发区赶到市民中心,距离确实不近,一来一回,半天时间就没了。提前协调好各个部门的空闲时间,也要2—3天。”中兴通讯南京滨江工厂生产制造部长赵福斌感触颇深,如今使用“线上约见”功能,只需在“会商地点”中选择“线上会议室”,系统就会推送链接,最快30分钟就能和各部门见面。“沟通顺畅,办理迅速!”
针对企业服务的高频事项,政企通2.0还打造了三大功能模块,进一步优化服务效能。
在“诉求即办”板块,企业诉求直达12345热线集中快处中心,9个涉企服务部门第一时间响应,牵头组织会商研判、快速办理,周期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缩短至半天。
在“上门办”板块,提供6大类56个上门办事项,如企业因公出国护照办理达10人、用工参保登记达20人,即可提交申请,由相关部门联手上门办理。
在“帮代办”板块,则提供384个跨部门涉企事项的帮代办服务,企业预约,就会有一名“政务客服”全程陪同、帮办代办,省心省力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