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数据局网站

南京市数据局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一网”兜起大小事,“统管”赋能新治理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南京市数据局  发布时间:2025-09-02 14:2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栖霞区“一网统管”赋能基层治理场景发布会近日在栖霞区委党校举行。发布会集中呈现了我区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涵盖网格治理、社区服务、智能助手等多个领域,标志着我区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迈出实质性步伐。当天,现场还完成了校地合作签约及多个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平台赋能,破解治理难题

作为省会重要城区,栖霞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部署,以“一网统管”为抓手,大力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初,我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综合管理平台正式启用,目前已构建城市态势、数据地图、视频汇聚、事件分拨、联动指挥和特色应用六大核心模块,初步实现“治理过程看得见、能联动、基层真减负”的显著成效。

我们从顶层设计入手,打破数据壁垒,重构业务流程,真正让数字技术赋能一线治理。”栖霞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栖霞街道的“网格吹哨、街社处置”应用场景为例,该场景依托栖霞区“一网统管”平台,建立“网格前端发现平台—线上分拨—街社协同处置—结果反馈闭环—一键分析统计”的全链条治理新模式。

前段时间,栖霞街道的网格员巡查发现一处消防通道被违规占用,通过手机App“吹哨”上报,平台便自动识别事件类型并分派至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15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置,全程仅用时38分钟。“过去类似事件需要2—3天才能解决,现在真正实现了秒级响应、高效处置。”栖霞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场景创新,基层爱用群众受用

在发布会现场,多个接地气、有实效的应用场景轮番亮相,展现了栖霞区数字技术如何精准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服务温度。

燕子矶街道祥和雅苑社区党委书记曹秋荣带来的“智能社区治理”场景,整合了智能党建、智能养老、智能救助、智能物联等八大功能模块。“我们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30%。”曹秋荣说,通过智能养老模块,社区能实时掌握每名老人的健康状况、服务需求,自动匹配相应的养老服务资源。

更让基层工作者称道的是“一张宽表”应用场景。吉祥庵社区党委第一书记赵岩介绍,过去社区工作者要应对多个部门的报表要求,同样的数据反复填报,工作量巨大。“现在通过‘一张宽表’,我们只需录入一次数据,各个部门都能共享使用。”赵岩举例说,在“一张宽表”尊老金业务应用场景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不用再像以往手动查找填报繁杂表格,系统每月自动识别筛选出本月新增的符合申领条件的老人,户籍、年龄、地址等信息在“一张宽表”中清晰联动。核对完智能填充的申报表,自动生成当月尊老金的电子表单,大大提高基层办事人员效率。

马群街道果场社区推出的“小栖”智能助手,则展现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精准高效。该系统集成政策咨询、物业报修、活动报名、生活缴费等各类服务,居民只需在微信群@“小栖”或私聊提问,就能获得准确答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小栖’已归集各类民生政策1638项,入驻社区微信群471个,累计服务超5126人次。”果场社区党委副书记童妙璇说,智能助手不仅减轻社区工作者的负担,更让居民享受到24小时不打烊的便捷服务。

校地合作,共建数字治理新生态

为推动“一网统管”可持续发展,栖霞区高度重视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区数治中心与南京大学中德社会计算研究所签署《栖霞区城市治理知识库构建规范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示范数据集,为城市治理提供知识支撑。

同时,栖霞区与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共建的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基地将搭建政校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一网统管’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星说,通过校地合作,既能借助高校科研力量提升治理水平,又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双向赋能。

栖霞区明确了“每年打造1—2个示范性应用场景”的目标,还发布了《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技术规范》等系列文件。“栖霞区将继续聚焦场景创新,强化规范引领,深化协同联动,让‘一网统管’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万能钥匙’,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数字动能。”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区数治中心已启动新一轮应用场景征集工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