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数据局网站

南京市数据局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当“大闸蟹”邂逅“大数据AI”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南京市数据局  发布时间:2025-11-14 17:31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曾经的螃蟹养殖

用电成本高:假设平均每天开8个小时,以增氧机功率3kw为例,每月电费约为504元,每年开四个月增氧的情况下电费支出为2016元。

人工依赖强:传统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凭经验开闸,需要开增氧机的时候手动开闸,夏天的时候还要半夜起床去塘边开闸,模式僵化,操作繁琐。

当水产养殖“邂逅”大数据AI,一场养殖业巨变正在悄然发生。

9月,江苏蟹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江苏省数据交易所购买了“农业水产养殖气象服务数据产品”,达成全省首单气象数据场内实质性交易。“以前凭经验判断蟹塘溶氧状况,效率低下容易出错。现在通过‘农业水产养殖溶解氧’气象服务数据产品,能精准预测未来0–72小时溶解氧浓度情况,管理更精准、更省心。”蟹联网负责人张明龙介绍。

这场看似“不相干”的公共数据,凭借授权经营机制与场内撮合,悄然“闯入”蟹塘,赋能传统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10月,南京市数据局组织开展2025年南京市首席数据官技能大赛决赛,高淳区推荐上报的江苏蟹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基于AI+气象数据溶氧预测模型应用》项目荣获大赛三等奖,探索出一条以数据驱动农业智能化升级的实践路径。

依托“气象大数据”联合“养殖地数据”建立“气象指标—溶解氧量”预测模型,搭配AI智能决策和控制系统,增氧设备根据水质数据自动启停,投喂机依据天气变化精准撒料,蟹农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掌握蟹塘“体温”“呼吸”与“胃口”。从“阴晴不定”到“精准养殖”,正是数据的供需对接、跨界融合,解决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痛点,从人工、能耗、预防等多方面助力螃蟹养殖降本增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现在的螃蟹养殖

用电成本降低:AI智能调控下增氧机日均运行时间减少一半,单塘年电费(4个月)不到1000元,节能量约60%

人工依赖减弱:养殖户通过蟹联网APP,可以实现实时远程监控水质和设备状态,定时控制增氧设备启停和AI智能增氧控制,大幅减少人工巡塘次数。

活少了,钱也省了,这就是数字化转型给我们螃蟹养殖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养殖户们感慨道。此次气象数据产品在螃蟹养殖领域的成功落地应用,是高淳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成果的一个生动例证,不仅验证了“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等创新理念的可行性,更展现了数据要素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

未来,高淳区将持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更多高价值数据产品在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落地应用,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据动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